生:我发现这一段写了三种怪石,而前面每一个自然段写一种怪石。
生:我发现最后一段没有写这些怪石的样子,只是提了一下它们的名字。
生:说得对,只是像老师点名一样提了一下它们的名字,没有写它们的形状。
师:你们说得很棒,一下子就发现了课文的秘密。
二、说样子,迁移言语形式
师:你能想一想“天狗望月”“狮子抢球”“仙女弹琴”这几块奇石的样子,再说一说吗?
生:我觉得“天狗望月”是二郎神放出的哮天犬,站在山顶望着月亮。
生:几头大狮子在争抢一个绣球,这就是“狮子抢球”。
生:我仿佛看到一个穿着长裙的仙女坐在山顶弹琴,周围很静,琴声很美!
师:同学们说得很好,你们善于从奇石的名字中想象出它们的样子。那么,你们能不能试着像课文的第2到第4自然段那样,把它们的模样说得更加详细,更加有趣呢?
生:能!
师:不要急,我们先来挑一块试试。说说“天狗望月“吧,模仿第3自然段说一说。
生: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,有一只“哮天犬”。它一动不动地站在巨石上,伸长了脖子,抬起头,瞪大双眼,望着天上的那轮明月。这就是有趣的“天狗望月”。
师:“站、伸、抬、瞪、望”这几个动词用得非常好,把天狗的姿态说得很逼真!
生:我想说“狮子抢球”,模仿第二自然段——就说“狮子抢球”吧,它好像几头威猛的大狮子,正围在一起争抢一个大绣球呢。
生:每当月亮升起,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,就变成了一位身着白色长裙的美丽仙女,端坐在一架古琴前,伸出纤细的玉手抚摸琴弦,弹奏起美妙的乐曲。不用说,这就是著名的“仙女弹琴”了。
师:你这是模仿第5自然段,说得可真美!
生:老师,我可以说别的奇石吗?
师,可以呀,你想说……
生:我想说“老僧采药”,我要模仿第4自然段来说——“老僧采药”就更有意思了!远远望去,那巨石真像一位背着药篓的老和尚,手拄拐杖,弯着腰在山林里采草药。
师:谢谢你,为我们介绍了另一块黄山奇石。你还知道哪些?
生:还有“松鼠跳天都”“龟兔赛跑”“猪八戒照镜子”“天鹅孵蛋”……
师:你是个知识渊博的小伙子。是呀,黄山奇石还有很多很多,一篇文章是写不完的,所以,在第6自然段里用一个标点符号来表示。它就是——
生:省略号。
三、改课文,新版创意写作
师:同学们,如果把刚才我们说过的四块奇石按照段落顺序组合一下,该怎么排列?
生:“狮子抢球”、“天狗望月”、“老僧采药”、“仙女弹琴”。
(师依次板书,列出提纲)
师:大家看,这四个自然段分别对应着课文的2到5自然段,如果我们把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搬到前面来,把第6自然段放到后面……你们看,奇迹发生了。
生:就变成了新版的《黄山奇石》了!
师:对呀,我们就写成了一篇新的课文了。
生:老师,我可以写其它的怪石吗?
师:当然可以,你想写哪块?
生:不知道。
师:老师建议你回去搜一搜,看看图片,你一定会写得精彩!
生:老师,我觉得第6自然段不能照搬,要改一下。
师:哦,改哪里?
生:要把作者说的那三块奇石的名字换掉。
师:谢谢你的提醒。如果你前面详细写了几块奇石,最后一个自然段“点名”就要换成其它没有写到的奇石了。
生:我来改改……
师:改得很好。以课文为师,习作就这么简单,二年级学生也可以和大作家进行PK。请大家课后提笔写一篇属于你自己的《黄山奇石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