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的6月,驱车150公里,来到白龙江上游,找到一处浅滩处,便开始寻觅美石。
能否碰巧捡到奇石,这完全是概率事件,当下捡奇石,尤其是好点的石头,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最开始发现它,它只有一点皮壳裸露在沙土之外,就是这一点老熟皮吸引了我的探索欲望。
这天也非常不凑巧,没带撬棍类大工具,图轻装,只带了一把平口螺丝刀。
整整用螺丝刀刨出了一个石头坑,才把这家伙给挖出来,特别是这个地方的地质。
沙泥伴着碎石,不像纯沙层有个硬木棍就挖得动,这玩意碎石多了挖起来很费劲。
费了20分钟左右,才把它给挖出坑来,抱到河边清洗了一下,皮壳色泽不错。
这也是石英质石的特点吧,尤其是皮色非常棒,轻轻的用螺丝刀褪去它身上的碎石和泥土。
回来仔细观赏,根据皮色形,很像一块石头桃形,特别是这种黄红熟皮壳。
用粗细毛刷,清理掉石皮每处沟纹里藏匿的淤泥,整个石头更加清爽整洁。
奇石的鉴赏五要素,这类只占质色形三点,而它的画面感在于整体的象形画面。
石质尤其是石英岩质,具有一定的透明度,当然它的玉化度还达不到玉石标准。
站在综合资源角度,初步估值千元以内,也就没有必要去配什么高端的底座。
当然如果配一个千元底座,那么成品结合它的寿桃文化价值,应估值在5000元左右。
为什么能评估到5000元,主要依据综合石头表现和主题文化价值以及厅堂石的价值定位。
石头质地本身不值钱,鲜明的主题文化内涵,给它的价值增添了不少溢价。
自古寿桃文化根植于中华祝寿习俗与神话传说里,供桃与贡桃都符合厅堂石文化。
王母蟠桃宴、孙膑献母寿桃的故事,赋予桃子“延年益寿”的象征,使其成为华夏千年的吉祥物。
当一块石头天然的形成桃形,本质上其价值已经超越物质本身,属于文化属性价值认知。
也有可能,在它的石与寿的价值属性中,不断放大,喜欢的人它也可以是无价供石。
当然,你遇到不喜欢石头的人,这与鉴赏理论的价值一毛钱关系没有,就是石头。
当下奇石几乎因为天价属性,有些完美却无法有效流通,合理的价值取向是关键。
假如,这块石头以原石500元的寿桃厅堂供石售价,除了业内外,不知是否会有文化取向流通。
一般能供奉石头寿桃的人群体,我想大概都会把供石文化看得比物质高的群体。